【古文觀止】宋 蘇軾: 留侯論

蘇軾
font print 人氣: 1384
【字號】    
   標籤: tags: ,

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,必有過人之節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,匹夫見辱,拔劍而起,挺身而鬥,此不足為勇也。天下有大勇者,卒(音:促)然臨之而不驚,無故加之而不怒。此其所挾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遠也。

夫子房受書於圯(音:宜)上之老人也,其事甚怪;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,有隱君子者,出而試之。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,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;而世不察,以為鬼物,亦已過矣。且其意不在書。

當韓之亡,秦之方盛也,以刀鋸鼎鑊(音:或)待天下之士。其平居無罪夷滅者,不可勝數。雖有賁(音:奔)育,無所復施。夫持法太急者,其鋒不可犯;而其勢未可乘。子房不忍忿忿之心,以匹夫之力,而逞於一擊之間;當此之時,子房之不死者,其間不能容髮,蓋亦已危矣。千金之子,不死於盜賊。何者?其身之可愛,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。子房以蓋世之材,不為伊尹、太公之謀,而特出於荊軻、聶政之計,以僥倖於不死,此圯上老人之所為深惜者也。是故倨傲鮮腆(音:顯舔)而深折之。彼其能有所忍也,然後可以就大事,故曰「孺子可教」也。

楚莊王伐鄭,鄭伯肉袒牽羊以逆;莊王曰:「其君能下人,必能信用其民矣。」遂舍之。句踐之困於會稽,而歸臣妾於吳者,三年而不倦。且夫有報人之志,而不能下人者,是匹夫之剛也。夫老人者,以為子房才有餘,而憂其度量之不足,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,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。何則?非有生平之素,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,而命以僕妾之役,油然而不怪者,此固秦皇所不能驚,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。

觀夫高祖之所以勝,而項籍之所以敗者,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。項籍唯不能忍,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;高祖忍之,養其全鋒而待其弊,此子房教之也。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,高祖發怒,見於詞色。由此觀之,猶有剛強不忍之氣,非子房其誰全之?

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,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,不稱其志氣。嗚呼!而愚以為此其所以為子房歟!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留侯:即張良,字子房,其先世五祖相韓。秦滅韓,張良悉以家財求客韓報仇,得力士,狙擊秦始皇於搏浪沙,誤中副軍,乃更名逃匿下胚,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。。後佐漢高祖滅項羽,定天下,封留侯,與蕭何、韓信並稱漢初三傑。晚好黃老,學辟穀之術。卒諡文成。
節:節制自己使不踰限度的力量,亦即「忍」字之意;過人之節,即指忍人所不能忍。
卒:同「猝」。突然。
挾持:抱負。
圯:橋。此橋在江蘇省圯縣南。
鼎鑊:鼎,三足兩耳的金屬器具。鑊,無足無耳的金屬器具。鼎鑊皆為烹煮食物的器具。古代以鼎鑊烹煮罪犯的酷刑。
賁育:即古之勇士孟賁、夏育。孟賁,戰國時齊的勇士,力大無窮,相傳能生拔牛角。
逞於一擊之間:指搏浪沙刺秦始皇之事。
間不能容髮:生死之間相距微小,幾乎沒有一髮的間隙,比喻形勢危急。
荊軻:字公叔,戰國時衛人。好讀書擊劍。燕王喜二十八年,帶著夾有匕首的地圖和秦將樊於期的首級入秦,欲刺秦王,結果事敗被殺。
聶政:戰國時韓軹縣深井里人,是韓國勇士。嚴仲子與韓宰相俠累有仇,重金禮聘聶政刺殺俠累,政以母在而不允。待母逝姊嫁,因感恩於知己,於是刺殺俠累,替嚴仲子復仇。事成之後,恐連累其姊,乃毀容自盡。
倨傲鮮腆:傲慢無禮。鮮腆:不厚,引申為無禮之意。
折:挫辱。
孺子:幼童的通稱。
楚莊王伐鄭:楚莊王,春秋五霸之一。伐鄭事,在周定王十年(西元前五九七年)
鄭伯:指鄭襄公。
逆:迎接。
肉袒牽羊:裸露上身,牽著羊。表示請罪降服。
句踐之困於會稽:越王句踐,於周敬王二十六年(西元前四九四年)受吳王夫差之攻伐,退守會稽(今浙江省紹興東南十二里),忍辱求和。
素:交誼。
僕妾之役:指取履納履事。
秦皇之所不能驚:言張良佐劉邦攻秦,避免攻堅。及車至咸陽,秦王子嬰歲倉皇迎降。
項籍之所不能怒:項籍,即項羽,自立為西楚霸王。楚霸王因疏於防漢,劉邦遂得而定關中。
弊:疲困。
淮陰破齊:懷陰侯韓信,破騎齊七十餘城,請為假王以鎮之。高祖怒,張良躡足附耳曰:「漢方不利,寧能禁信之自王乎?不如因而立,善遇之,使自為守;不然,變生。」高祖悟,立封為齊王。
魁梧:形容體貌高大雄偉。

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
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,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。
related article
  • 蘇東坡原來是翰林學士,後被貶為潮州刺史,他一直認為是因為揭了王安石的短而遭此報復。三年刺史任滿,蘇東坡回到京城。一日去拜見王安石,在書房等待時,蘇東坡偶然看見硯台底下壓著一首沒有寫完的詩稿,題目叫《詠菊》,但只寫了「西風昨夜過園林,吹落黃花滿地金」兩句。
  • 「層樓風雨暗傷春,煙柳斜陽獨愴神;多少江湖憂樂意,漫呼青兕作詞人。」這首七言絕句,道盡了辛棄疾一生的悲歌、憂憤、抑鬱和哀樂。愛國詞人辛棄疾,是繼北宋蘇軾之後,又一豪放派大家,與蘇軾並稱「蘇辛」。
  • 在宋朝有個文學家,叫蘇軾字子瞻,號叫蘇東坡,他祖居在梅山。蘇東坡有個胞妹名叫蘇小妹,也是個能學會畫是女中的魁元。
  • 【大紀元2月6日報導】開創典範-北宋的藝術與文化專題報導(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六日電)劉和平等旅外藝術專家今天在臺灣故宮博物院的「開創典範-北宋的藝術與文化」研討會,梳理「北宋書畫家郭忠恕之死」、「米芾的作品表現」以及「李公麟的敘事畫」等,一窺北宋文人承載著豐富的藝術風華;同時,也從蘇軾與周遭文人的互動,發掘繪畫中隱含的「密碼」。 
  • 生命是輪迴的,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夠知道自己的前世,這在修煉文化較為普遍的古代就更為常見,蘇東坡就是其中一例。蘇軾,字子瞻,號東坡居士,現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書畫家,曾任翰林學士,官至禮部尚書,卻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,其實他自己已經多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,例如:“我本修行人,三世積精煉。中間一念失,受此百年譴。”(《南華寺》)“前生我已到杭州,到處長如到舊遊。”(《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•過舊遊》)
  • 凡物皆有可觀。苟有可觀,皆有可樂,非必怪奇偉麗者也。餔(音:逋)糟啜醨(音:離) ,皆可以醉;果蔬草木,皆可以飽;推此類也,吾安往而不樂?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,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。人之所欲無窮,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,美惡之辨戰於中,而去取之擇交乎前。則可樂者常少,而可悲者常多,是謂求禍而辭福。夫求禍而辭福,豈人之情也哉?物有以蓋之矣。
  •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,何其愛民之深,憂民之切,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。有一善,從而賞之,又從而詠歌嗟歎之,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;有一不善,從而罰之,又從而哀矜懲創之,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。故其吁(音:須)俞之聲, 歡忻(音:心)慘戚,見於虞夏商周之書。
  • 熙寧十年秋,彭城大水,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,水及其半扉。明年春,水落,遷於故居之東,東山之麓。升高而望,得異境焉,作亭於其上。彭城之山,岡嶺四合,隱然如大環,獨缺其西一面,而山人之亭是當其缺。春夏之交,草木際天;秋冬雪月,千里一色;風雨晦明之間,俯仰百變。
  • 文乃作者貶官黃州時,和賓客遊歷赤壁以後所寫。當時作者誤認為所遊之赤壁即為赤壁之戰的赤壁,所以文中對周瑜、曹操興起一些感慨。蘇軾這次遊赤壁是在秋天,同年冬天又重遊一次,也寫一篇賦,為了所區別,故有前後赤壁賦之分。
  • 是歲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,將歸於臨皋,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(音:板)。霜露既降,木葉盡脫。人影在地,仰見明月。顧而樂之。行歌相答。已而嘆曰:「有客無酒,有酒無肴,月白風清,如此良夜何?」客曰:「今者薄暮,舉網得魚,巨口細鱗,狀似松江之鱸。顧安所得酒乎?」歸而謀諸婦,婦曰:「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時之須!」於是攜酒與魚,復遊於赤壁之下。
評論